機械實習工廠簡史
一、第一代機械實習工廠(西元1933年至1977年,舊機械系館後面)
成功大學機械實習工廠成立於日據時期,民國22年(1933年)由日本人設立啟用,地點位於成功校區舊機械系館後面(現今是工科系館後面),設備齊全,是當時全台設備最好的機械工廠,機械設備有皮帶輪帶動之車床、銑床、鉋床、插床、龍門鉋床及旋臂鑽床、鍛造、靠模車床、鑽床、鑄造、木工機械、滾齒機、放電加工機、剪床、板金機械等。技術人員約有十位,光復後設有一位機械工廠主任負責廠務工作。當時工學院學生大部份都要修『工場實習』課程,有機械、化工、礦冶、土木、建築等科系。
皮帶輪機械 吳永璇蒐藏,吳若芸捐贈成大機械系典藏 (褚晴暉教授提供) |
民國22年剛完工的機械工廠 首任校長若槻道隆相簿,若槻尚子捐贈 (褚晴暉教授提供) |
木工機械 李永變蒐藏,胡淑娟捐贈 (褚晴暉教授提供) |
舊機械系館大門 (林泰山提供) |
鍛造用火爐啟用(若槻道隆校長) 首任校長若槻道隆相簿,若槻尚子捐贈 (褚晴暉教授提供) |
皮帶輪機械(車床) 李永變蒐藏,胡淑娟捐贈 (褚晴暉教授提供) |
皮帶輪車床(學生實習) 李永變蒐藏,胡淑娟捐贈 (褚晴暉教授提供) |
民國22年機械工廠完工啟用(開山神社) 首任校長若槻道隆相簿,若槻尚子捐贈 (褚晴暉教授提供) |
從高處俯視舊機械系館前半部 首任校長若槻道隆相簿,若槻尚子捐贈 (褚晴暉教授提供) |
鍛造實習 李永變蒐藏,胡淑娟捐贈 (褚晴暉教授提供) |
鍛造用火爐 李永變蒐藏,胡淑娟捐贈 (褚晴暉教授提供) |
二、第二代機械實習工廠(西元1977年至2008年,綜合大樓時期)
民國66年(1977年)由舊機械系館後面搬遷到成功校區新建的綜合大樓一樓及地下一樓。皮帶輪機械只保留銑床、插床、鉋床、龍門鉋床4部,其餘因空間及不符新式工具機技術等因素而拆除。陸續新購設備有車床、銑床、鉋床、數值控制(CNC)車床、數值控制(CNC)加工中心、CNC線切割放電加工機、CNC放電加工機、磨床、外圓磨床、刀具磨床、焊接機、手動三次元量床、CNC三次元量床等。除了原有機械、化工系學生要來修『工場實習』,後來成立的工設、造船、航太、工管、夜間部機械、夜間部工管等系的學生也要來修『工場實習』。技術人員有8位。
電腦數值控制機械 (陳祝三提供) |
日據時期皮帶輪機械 (陳祝三提供) |
焊接 (陳祝三提供) |
民國85年工廠同仁 (陳祝三提供) |
臥式銑床鉄齒輪 (陳祝三提供) |
車工實習 (陳祝三提供) |
機工廠(銑床) (陳祝三提供) |
臥式銑床 (陳祝三提供) |
(陳祝三提供) |
三、第三代機械實習工廠(西元2008年至今,新機械系館B1)
民國97年(2008年)機械實習工廠再次由綜合大樓搬遷到自強校區新機械系館地下一樓,技術人員因學校政策,退休不補,民國97年有4位,如今(104年)只剩2位技士。新購設備有車床、CNC雕刻機、銑床、CNC線切割放電加工機、3D列印機、CNC車床。目前支援的實習教學項目有工學院航太系、工科系、系統系、生物醫工系、機械系五系合開的機電創新實作(一)(二),及機械系的工場實習(一)(二)、機械專題實作、創意設計實作,也提供全校教職員生教學參觀及研究使用,並支援全校研究零件、試件設計加工,全校機械加工之技術諮詢。因技術人員名額大量縮減及課程調整因素,許多系已經停開工場實習。但現今創新實作、Maker、DIY等觀念盛行,機械實習工廠的實作教學功能再次受到重視,機械實習工廠將秉持80幾年的傳統,繼續扮演學生實作能力的教學及研究服務。
自1949年起,歷任機械實習工廠主任有陶聲洋、莊君地、錢自誠、朱越生、唱際寬、張文燦、林石甫、陳朝光、李榮顯、李森墉、陳聯文、何清政、陳鐵城、李偉賢、羅裕龍、陳元方、黃文敏、黃聖杰、藍兆杰等老師。
皮帶輪展示室開幕來賓參觀 (林泰山提供) |
大二銑工實習 (林泰山提供) |
皮帶輪機械 (林泰山提供) |
皮帶輪展示室開幕 (林泰山提供) |
CNC車床 (林泰山提供) |
(林泰山提供) |
(林泰山提供) |
皮帶輪機械展示室開幕參訪來賓 (林泰山提供) |
銑床 (林泰山提供) |
學生銑工實習 (林泰山提供) |
車工實習 (林泰山提供) |
車床教學 (林泰山提供) |